位于缅北克钦邦的野人山和江心坡,是怎么丢失的?与乾隆有关
最近这几年,每当缅甸那边又打起来,我们国内好些人就会开始聊起“野人山”和“江心坡”——这两个地名,说起来不仅是历史地理符号,更像咱们家族中那些被遗忘了的亲戚,总是一有事儿就想起他们。很多人都在问:这么重要的地方,到底是怎么一步步不在我们手里的?说实话,这中间的
最近这几年,每当缅甸那边又打起来,我们国内好些人就会开始聊起“野人山”和“江心坡”——这两个地名,说起来不仅是历史地理符号,更像咱们家族中那些被遗忘了的亲戚,总是一有事儿就想起他们。很多人都在问:这么重要的地方,到底是怎么一步步不在我们手里的?说实话,这中间的
二战时的英国,虽名义上是中国盟友,实则屡次背后捅刀,将中国推向绝境。
一条是生路。跟着盟军总顾问、美国将军史迪威,以及溃败的英军,撤往印度。那里有盟军的基地,有补给,能活命。
那年头,熟悉的人一下子消失,战火一来,昨天还一起喝过水、扔过石子的伙伴,就这样没了。你说说,这些事情搁在活人身上,哪有能慢慢承受的?可对于1942年那批远征军来说,痛苦不是传说,是真真切切一天一天熬下来的。朱锡纯后来在一页旧日记上涂涂改改,想必他自己也没想到,
我躺在竹篾编织的病床上,不知昏睡了多久。等到苏醒过来的时候,我便感到双脚火辣如焚,身上不冷即烧。微微睁开眼,看到屋顶就像在打盘旋,吓得我又昏睡了过去。昏睡中,我感觉朦胧之间像是有个雪人,在我的脚上淋水,使我感到非常凉爽;有时像是两三个雪人,在我的病床边,使我的
我跟着第一营拿十字锹、元镐、大刀和缅刀的开路先锋们,沿着黄流的山边在二十至四十度崎岖陡峭的悬岩上,前面开一段,后面走一段。终于在邓军林的指挥下,三个连的士兵开出了一条两尺来宽的小道。
在朱明哲的精心医治和自己的谨慎保护下,我的伤口已经逐渐愈合了,但还是用两寸宽的华蓝绒裹好,保护它不受擦伤。脚板也适应了顶触,不论遇到路上的砾石、伐倒没刮尽的茅菀还是沟坑淤积成堆的败叶,现在都能逢坑跃坑、逢岭翻岭。即使遇着峭壁陡岩、深渠凹沟,我只要在攀爬跨越时选
伏击敌人的掩护部队有一部分到达了这被炸的小盆地,我应该称他作叔叔的欧阳隽也在其中。他们不知道这惨景是昨天敌机轰炸留下的,一到这里就若无其事地喝水、抽烟、聊天,甚至小解,倒把这个一天一夜死气沉沉触目惊心的废墟,感染得有了一点生气。我因脚伤靠在树下闭目养神,他们则
2025 年,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之际,央视新闻频道 “寻找抗战老兵” 特别节目里,一位百岁老者的身影让无数观众红了眼眶。镜头前的他,皱纹爬满脸颊,双手因岁月沧桑而微微颤抖,却能清晰回忆起 70 多年前缅甸战场上的硝烟 —— 他叫罗远跃,104 岁
华纯的纪实散文呈现了2015年夏天滇西之旅的所见所闻。诗人穆旦祭奠胡康河上的白骨的一首诗,远征军幸存者之一姨夫的回忆,映见当年滇西战场的惨烈、野人山丧生大半的炼狱之殇。滇缅公路,是国之殇、民族痛史的血脉延伸,也是先烈用生命和意志铺就的抗战长廊。
如果历史再给1942年4月杜聿明选择的机会的机会,与其这样倒不如捡起丢掉的重装备,与日寇死拼到底!
阿西夫为何这么说?古语云“自助者天助之”。伊朗要想获得国际社会的帮助,就得让国际社会看到你的决心,结果伊朗穿新鞋还是走了老路。现在特朗普拿着伊朗“假报复”一事到处宣传,而伊朗又没有正面回应,这样就基本上坐实了这事。再加上这份说停就停的停火协议,国际社会对伊朗刚
听说过“穆旦”吗?他不是江湖大侠,而是中国现代诗坛一位响当当的人物。令人敬佩的是这位文坛巨匠曾在抗日烽火中,以一位翻译官的身份,跟中国远征军第五军,远征缅甸,他当时是什么军衔呢?并且亲历了二战中最惨烈的撤退——900公里野人山炼狱,蚂蟥吸血、疟疾横行!他是如何
穆旦的诗被选为高考作文素材,有朋友留言问,有多少考生考前读过这些诗,并知道它的背景。我想了一下,艾青的诗我高中就读过,知道大体背景;穆旦的诗,我是前些年研究西南联大,读到并喜欢,但这时大学毕业很久了;老舍的这段文字,第一次读。
2025年的高考作文文题揭晓了,现代主义诗人、翻译家穆旦题中有名。然而,有人不知,有人不解,称他为“小众诗人”,更有甚者,误他为“穆斯林国家的人”。或许,这是比穆旦这位殉道者似的天才诗人悲惨命运更悲哀的事。其实,死之前,查良铮,这位南开大学外文系的副教授已经在
考场里的电风扇转第三圈时,我突然想起鼓书艺人方宝庆。北平的天桥底下,他抱着三弦的手在发抖。那些关于忠孝节义的故事,分明就卡在他喉咙里。
1918年天津卫的深宅大院里,这个查家少爷呱呱坠地。没人想到这个富家子弟日后会写出“从子宫割裂,失去了温暖,是残缺的部分渴望着救援”这样惊心动魄的诗句。17岁那年,他在南开中学的刊物上第一次署名“穆旦”,这两个字从此成了他精神血脉的印记。
1937年10月27日,谢晋元率452人(号称“八百壮士”)死守上海四行仓库。日军37毫米平射炮将墙体轰成蜂窝,女童子军杨惠敏冒死渡苏州河送国旗。清晨,弹痕累累的国旗升起时,隔岸租界十万市民哭喊“中国万岁!”。日军动用火焰喷射器,守军裹湿棉被抱炸药滚入火海同
说起抗战题材的电视剧,《雪豹》可以说是在第一梯队当中的存在。无论是演员演技、还是服装道具的设计使用,都十分精彩,尤其是剧中的日本人说着流畅的日语,而不是一口冒昧的中国话。但就是这样一部严谨的剧,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设计失误,一直让观众诟病。
玻璃展柜里躺着一本泛黄的日记,封皮上“徐芝萍”三个字被岁月啃得坑坑洼洼。翻开1942年6月7日那页,半片焦黄的芭蕉叶突然闯入视线——叶脉间暗褐色的痕迹,像极了干涸的血指纹。